首页 >> 动态

怎么让孩子放松精神(如何成为一个松弛的孩子?) 世界速递

2023-06-14 02:13:27来源:互联网

怎么让孩子放松精神(如何成为一个松弛的孩子?), 就在上个月,我从大家的留言里“发现”了一位积极参与育儿的“宝藏爸爸”小溪,并请小溪分享了自己的育儿体悟,他仅用了一个“静”字,就调整好了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就在上个月,我从大家的留言里“发现”了一位积极参与育儿的“宝藏爸爸”小溪,并请小溪分享了自己的育儿体悟,他仅用了一个“静”字,就调整好了全家的生活状态!

文章发布之后,小溪的朋友们开始与他探讨起如何让孩子拥有“静的力量”,也有了对于依赖(安全感)、控制(自由度)、见识(幸福力)的全新思考。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小溪爸爸再次撰写的文章。

全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,每个小故事都是典型而普遍,但是小溪一家的应对模式却是非典型的,因此小溪的女儿每每遇到成长难题时,都能在父母的帮助下迎刃而解。

我在三个故事场景里读到了这样三句话:

☉ 这种过度的依赖,是父母与孩子“合谋”的结果。

☉ 一个越是自由的人,越能为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。

☉ 我想,我们做一个好玩的人,一个放松的人。

这三句话的含金量很高,点出了孩子依赖大人的前因,道出了当孩子拥有自由后的结果,更抓住了核心:做一个放松的家长。

人的一生,从呱呱坠地到隐入尘烟,是一个“静下来”的过程。

随着慢慢长大,人格趋于独立,对周遭环境感受更多的是安全而不是敌意,可以放心地依赖他人,也有充分的能力被他人依赖;自我边界逐渐清晰,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更富弹性而不生硬;能更好地控制自己,也学会不过度控制他人;见识到更多可能性,明白自己配得上享受所有的成功和欢乐,幸福的尺度不再受到限定。

1 赖、独立和安全的感觉

女儿一直长得小小的,身高体重比同龄人矮和轻一些。一次闲聊中,女儿跟我说:“我不想长大,这样小小的多可爱啊。”

说实话,当时真的吓了我一大跳,我和爱人一直在为女儿的身高着急,各种饮食调整、感统训练、骨龄检测、微量元素分析等等等等,效果都了了。最终我们只能安慰自己,我们的身高也不高,女儿的身高算是在正常范围内吧。

女儿不经意的一句话,让我猛然意识到,也许在心理层面,我们和女儿有点过度依赖,女儿享受着依赖我们,我们作为父母,也享受着女儿的这份依赖。这种过度的依赖,是父母与孩子“合谋”的结果。

记得有句话这样说,人的一生,都在重复自己成功的经验。我们和女儿在相互依赖中,体验到温暖和美好,但是过犹不及,过度满足或不满足,都会让人流连忘返。作为女儿,就会沉浸在儿时,独立的人格无法得到升华,这肯定是我们身为父母不愿意看到的。

于是,我和爱人相约各自调整重心,不再过度关注女儿,而是做好我们自己,保证自己和女儿的独立性,虽然想到女儿早晚要离开我们的庇护。女儿心里难免有些失落,但这也是她长大的代价吧。

当孩子体验到人格的独立,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想做、能做的,自然而然就会对周围环境感到安全。

女儿刚上小学时课堂纪律不好,经常乱动,甚至上课时钻到桌子下面。我们对她进行了“教育”,告诉她“要守纪律、讲规则,不能影响老师和同学......”可想而知不会有什么效果。

后来我想,应该是女儿对课堂环境感到“不安全”,把精力用在了对抗这种不安全上,甚至想到了逃跑,这样肯定无法专注于学习。我和爱人商议过后,结合女儿“十万个为什么”的特点和她感兴趣的事情,通过几次刻意的“闲聊”,让女儿逐渐明白“学习是人类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,人类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前人成果才得以发展进步”。

还记得那是一个秋季周末的午后,阳光透过客厅窗户打到身上,暖洋洋的,女儿抱着我们说:“爸爸妈妈,我想跟你们说个事情,我想努力学习,因为我脑子里有好多好多个问号,我要找到答案。”那一刻,我的心底也暖洋洋起来。

新的一周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女儿回来说被老师表扬课堂纪律很好,还奖励了一个“大拇指”。

2 制、留白和自由的价值

女儿三四岁的时候,非常喜欢小动物,家里养过金丝雀、珍珠鸡、折耳免、象鼻鱼、合鼠、刺猬、蝈蝈、蛐蛐、小鱼、小蝌蚪、蚕宝宝等,甚至买回来的蔬菜里发现了小虫子也要养起来。

在我的想象里,女儿应该是个有爱心的孩了,喜欢小动物也没什么不好。可后来的发展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,她竟然与小动物过于"亲近"。

女儿会扯扯小兔子的耳朵,问兔子需不需要掏耳屎;会握着金丝雀把它的嘴塞到鱼缸里喂它喝水;会强迫仓鼠吃葵花籽,导致女儿自己被抓伤而打破伤风和狂犬疫苗......其他小动物也大多未能幸免,见到女儿都“绕道走”。

每当女儿过于“亲近”小动物,我们便一再向女儿强调,要爱护小动物,也要保护好自己,这时女儿便会哭哭啼啼地说,“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,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喜欢我”。我们无计可施,只能不再养这些小动物。

后来,当我看到女儿像一位妈妈一样照顾她的布娃娃,时而抱抱时而训斥,我忽然明白,也许女儿是在练习对小动物和布娃娃的“控制”,并享受这种无所不能的感觉。从那以后,我们对女儿的“控制”不再那么严格,会适当给她“留白”。我们带女儿参加各种活动,或者到广场与不太熟悉的小朋友玩耍,让女儿除了与家人接触,还有更多的空间与外界接触,有些社交关系也放手让女儿自己去处理,逐步地让她接触社会,扩大她内心世界的范围。

记得有人说过,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是追求自由,自由比真理、美和智慧更值得追求。自由的价值在于,一个越是自由的人,越能为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。

想起我小的时候,我的母亲非常聪慧勤劳,对我的要求比较严格。印象里母亲对我责备比较多,我做任何事情,都很难达到母亲的标准。记得小时候整理房间,每次母亲都催促着我,我一边收拾,母亲一边指出我的问题。后来每当整理房间时,我内心就特别抵触,总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我。有时候为了对抗这种过度的管束,我甚至会故意弄乱房间,觉得那样才真正做了一回自己。

现在女儿的房间,在我看来,确实“乱糟糟”,但我真的不想让她遭受我儿时的痛苦,所以每逢周末,我和爱人就会邀请女儿帮我们一起整理房间,教给她一些收纳技巧,然后让她整理自己的房间,女儿还经常扬着骄傲的小脸向我们炫耀她的房间比我们的要“整洁”。

3 识、见识和幸福的尺度

也许因为奶奶从小带女儿读古诗,女儿对古诗有种偏爱。今年夏至那天,我找了几首日的诗,邀女儿一起来读,其中就有李白的《夏日山中》——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

读完之后,女儿跟我说:“爸爸,这首诗肯定是李白写的,因为很潇洒。”我有点吃惊,女儿竟然会用“潇洒”这个词,想想自己学古诗的时候,只是死记硬背,什么婉约派、豪放派,只是作为知识点背下来,没有真正感受到诗词背后的情绪。想想李白夏日山中的造型,确实挺潇洒:什么文绉绉的白羽扇,我才懒得去摇,敞开衣服,脱去头巾,甩到石壁上,感受风穿过青松林洒到身上,一定也能闻到松树的香味,简直是从里到外的洒脱。

记得有一次跟朋友一家相约去山里露营,期间讨论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哪个更重要,结果我们一致认为,知识只是见识的一部分,见识比知识重要,见识可以让人看到更多可能性,可以获得更加解放的人格。对孩子来说,父母就是最初的见识,父母是什么样的人,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,比父母具体为孩子做什么、怎么做要重要。

看着在山间玩闹的孩子们,我想,我们做一个好玩的人,一个放松的人,会让孩子感受到世间的美好;人间值得,便不会给自己设限,便会用尽全力去爱、去拥抱,这很重要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